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别焦虑了,这才是中国各行业的工资真相

来源:DT 财经

毕业季,找工作成为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。

想要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工作并不容易,人们往往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、职业的就业前景、公司状况、工作氛围…… 但归根结底,最重要的因素之一,是 offer 开出的价钱是否到位。

鉴于网上常常出现类似 “应届生年入三十万只是打包白菜价”“金融互联网遍地月薪 3 万” 的内容,给不少人带来年龄焦虑和就业焦虑 ——

我们决定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,从宏观方面理性分析,看看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到底是个什么水平,希望能给广大年轻人一些更贴近全景现实的信息参考。

2021 年各行业工资情况

5 月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1 年的工资数据。这里的工资数据指单位支出的劳动报酬,包含津贴、加班费等各类型收入,也包括稅和各种金,基本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税前年收入。

那么,2021 年大家的平均工资到底如何呢?

先看整体数字。2021 年,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是 10.7 万元,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只有 6.3 万元。(非私营单位指国有单位、城镇集体单位、联营、股份制、外商投资、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,而私营单位指私营有限责任公司、私营股份有限公司、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。)

换算成税前月收入,你可能会更有体感。2021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每月税前工资是 8916 元,私营单位则是 5250 元。遍地月入过万,是年轻人对 “打工” 的最大误解。

分行业来看,不管是在私营还是非私营单位,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、“金融业” 和 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” 的平均工资都是最高的,这也符合大家近年来的普遍认知。

12

在各类单位中,非私营单位的 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 年平均工资最高,能达到 20.1 万元,相当于每月税前平均工资 1.68 万。

但是,一个高点,并不是就业市场的全部。对比查看各行业的工资后,DT 财经有这样几个发现:

1、并不是进入金融和互联网,就能坐收高工资。虽然大家都在一个领域,说出来也是同行,但非私营和私营单位间的收入差距可不小。

2、近年来,但凡提及高薪,必绕不开信息、金融和科技,但其实 “卫生和社会工作” 待遇也相当不错,非私营和私营单位的待遇都仅次于前述三大经典高薪行业。

3、按照私营、非私营和分行业来计算,进入统计的共有 37 类工作。在这 37 类工作中,只有 5 类工作平均月工资超过 1 万(年平均工资超过 12 万);有 11 类工作平均月工资不足 5 千(年平均工资不足 6 万)。

除了互联网和金融,还有哪些行业薪资成长快?

在择业时,年轻人常常会收到来自前辈们的教导,不要只图眼前的钱,得多关注未来的成长性。在我们朴素的理解中,个人努力当然重要,成长性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行业整体的发展。

仅从工资来看,哪些行业近年来的成长性更佳呢?

DT 财经整理计算了各行业 2017 年至 2021 年平均工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,可以看到:

在非私营单位中,2021 年工资和近 5 年工资成长性都高于平均水平的,除了 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 和 “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” 这种我们都知道的风口行业,还有 “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”、“卫生和社会工作”、“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” 这样看起来挺传统的行业。

非私营单位中,还有的行业薪资较高,但主要是靠吃老本,近 5 年来工资成长性比较一般,“金融业”、“教育业” 和 “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” 都属于这一范畴。

在私营单位中,各行业的表现则有些不同。

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 和 “卫生和社会工作” 依然是近年来最好的行业队列,工资高,成长性也强;“金融业” 私营单位也表现格外突出。

此外,私营单位中的 “制造业”、“采矿业” 和 “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” 也进入高工资高成长行列。对照行业发展本身,制造、能源和物流都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基石行业。

除了北京上海,哪里的工资水平更高?

逃离北上广深去二三线城市,还是挤破脑袋留在一线城市,是不少打工人纠结的问题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,具体到不同地域的工资水平。

国家统计局在《中国统计年鉴 2021》中公布了全国各地区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(税前,包含工资、奖金、津贴等在内),我们进行了计算排名。

可以看到,非私营单位中,工资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北京、上海和西藏,浙江、广东和江苏分列第 5 至 7 位。而在私营单位中,北京工资依旧牢占榜首,紧随其后的高薪地区被长三角和珠三角包揽 —— 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这些地区的机会与活力。

同样地,我们也计算比较了各地区的工资成长性(2016-2020 年均复合增长率)。

非私营单位中,除了高工资、高成长的北京和上海,以及高工资、成长性一般的天津和西藏,其他地区的表现较为集中。

不过,各地区相互比照,也有一些差别,比如说,浙江、广东、江苏,青海、宁夏、重庆、云南和福建,你不一定能找到比肩北京、上海的高薪工作,但它们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涨幅,到手的工资会一年比一年多,相对来说是北京和上海就业机会的 “平替”。

而与天津和西藏类似的地区还有贵州、四川和山东,你或许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一份工资还不错的工作,但成长性可能不大,比较稳定。

如果你选择进入私营单位,那么地区的选择与非私营单位有所不同。

除了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 5 个地区外,安徽、湖南、四川、新疆也进入了第一象限,工资的绝对值和成长性都高于全国中位数。

位于第二象限的天津、重庆等地区,虽然工资高,但增速慢。天津私营单位的工资年均增长只有 1.14%,远低于全国中位数。

位于第四象限的湖北、山西等地区的私营单位,虽然年均工资可能不高,但增长速度较快。

写在最后

收入焦虑如今更加普遍了。从刚毕业到社会中坚,对于工作的最大焦虑都在于收入;收入几千时觉得抬头遍地月入过万,自己不行;年入三十万,看着同辈佼佼者百万年薪,自己还是不行……

我们希望从各个角度来厘清一个相对更加贴近真实全景的收入世界:月入过万不那么容易,大多数人都拿着普通的工资,过着普通的生活。

我们也理解,这种收入焦虑很多时候来自于比较和观照。

英国经济心理学家克里斯・博伊斯等学者提出了 “收入等级” 的概念:大多数人判断自己薪资水平时,不会考虑薪资本身价值,更多受到这个薪资的 “收入等级” 所影响。而所谓 “收入等级” 是一个非常具象、微观的概念:它指代每个人心中,自己的收入在个人社交圈中排在什么位置 —— 但没有人会把宏观的社会参照值(譬如 “99% 的中国人月收入低于 1 万”)作为比较对象。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人更在意 “比上”:与收入高于自己的人群的比较会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。也就是说,“比下” 所带来的心理安慰在 “比上” 所产生的焦虑感面前,往往不值一提。

一个事实是,行业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确实大,但高薪行业的周围比较效应更严重,压力与支出对应提升;高薪地区也会存在高物价、高房价的现象。因此,薪资的多少、涨幅的快慢,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。

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・伊斯特林在《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》中就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,即收入与幸福感不成正比的现象。

对于个人而言,工作有很多未知和可能性,生活也是。

收入当然重要,但幸福的生活,并不来源于收入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看它 » 别焦虑了,这才是中国各行业的工资真相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